各市(特区、区)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六盘水高新区财政局、应急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根据《贵州省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救助服务标准》《贵州省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现将《六盘水市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六盘水市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六盘水市财政局 六盘水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7月18日
六盘水市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以下简称“市级救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受灾人员救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709号)、《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16〕25号)、《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20〕245号)、《贵州省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黔财资环〔2021〕48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是根据市级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县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履行自然灾害救灾主体责任,组织开展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救灾和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
前款所称较大自然灾害是指六盘水市减灾委员会或六盘水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六盘水市应急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减灾委、市减灾办、市应急局)启动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对未达到市级启动应急响应条件,但局部地区灾情、险情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殊情况,由市应急局商市财政局按程序批准后予以补助。
市委、市政府有相关工作要求的,按工作要求和规定程序落实。
第三条 市级救灾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局管理。市财政局负责市级救灾资金预算管理,依法下达预算。市应急局负责提出预算管理及市级救灾资金分配建议,按要求开展市级救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督促指导地方做好市级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级救灾资金使用管理遵循民生优先、注重时效、专款专用、规范透明、注重绩效、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市级救灾资金支出范围
第五条 市财政局、市应急局根据国家、省及市级救灾救助政策规定,结合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市级救灾资金的支出范围,并确定相应的市级补助标准。
第六条 市级救灾资金的支出范围。
(一)受灾人员救助支出。
1.应急救助及抚慰遇难(失踪)人员家属补助支出。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用于向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2.过渡期生活补助支出。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的生活困难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3.恢复重建倒损住房补助支出。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4.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支出。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5.旱灾救助支出。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二)应急救灾支出。
用于救灾物资的紧急采购及紧急征用支出,中央及省级下拨、紧急采购、紧急征用和社会捐赠救灾物资的管理和运输费用等支出,以及灾情统计费用支出。
(三)日常救灾支出。
1.市级救灾物资采储支出。用于市级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代储费用、储备物资保险费用等支出。
2.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巨灾保险等支出。用于市级开展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巨灾保险费用支出。
3.森林草原航空消防补助资金。用于应急救援航空器租赁、航站应急救援地面保障的森林草原航空消防补助资金。
(四)落实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抢险救灾事项支出。
第七条 救灾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各种奖金、津贴、福利支出。
(二)“三公”经费支出。
(三)其他与本办法第六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三章 市级救灾资金预算、申请和拨付
第八条 市财政局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年度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必须及时增加预算支出的,应按规定程序动支预备费;预备费不足支出的,各级政府可先安排支出,属于预算调整的列入预算调整方案。
第九条 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申请。
发生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的地区县级财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同意后,可以联合向市财政局、市应急局申请救灾资金。
(一)受灾人员救助资金申请应包括灾害规模范围、受灾人口、转移安置人口数量、遇难(失踪)人数、需应急救助和过渡期生活救助人数、倒塌损坏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地方救灾资金实际需求和已安排情况等受灾人员救助支出项目涉及内容情况。
(二)应急救灾资金申请应包括灾害规模范围、受灾人口、调拨发放物资情况、直接经济损失、地方救灾资金实际需求和已安排情况、紧急情况项目资金申请理由、依据、金额等内容。
第十条 受灾人员救助资金主要根据自然灾害遇难(失踪)人员、需应急救助和过渡期生活救助人员、需旱灾救助人员、需冬春生活救助人员、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等进行测算。应急救灾补助资金主要根据应急响应级别、直接经济损失和中央及省级下拨、紧急采购、紧急征用、社会捐赠等救灾物资的管理和运输费用,灾情统计费用等情况测算。
第十—条 对未达到市级启动应急响应条件,但局部地区灾情、险情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有相关重要指示批示的,可由市应急局根据受灾地区相关受灾数据, 比照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资金支出项目和补助标准等因素进行测算,提出资金安排建议,商市财政局研究确定后予以补助。
第十二条 紧急情况下,市应急局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县级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的申请,视灾情状况,商市财政局先行预拨部分救灾资金。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局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清算办法,每年12月15日前完成市级资金清算。
第十三条 市应急局对受灾地区报送的救灾资金申请文件予以审查,核实受灾相关数据后,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安排建议。市财政局根据市减灾委或市减灾办、市应急局启动的应急响应级别、资金安排建议,结合地方财力等因素会同市应急局核定资金补助额,并下达救灾资金。
第十四条 日常救灾资金申请与拨付。申请市级救灾物资采购储备、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巨灾保险等日常救灾资金补助的,按照财政年度预算资金申请、拨付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市级救灾资金绩效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按规定实施救灾资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
收到救灾资金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本级使用救灾资金的方案,细化分解区域绩效目标,加快预算执行,及时拨付使用。在规定时间内将本区域资金支出绩效目标、下达资金文件汇总上报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备案。区域绩效目标支出应当包括市级救灾资金以及与市级救灾资金共同安排用于救灾的地方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救灾资金绩效目标指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救灾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第十七条 市应急局根据要求开展年度救灾资金绩效自评。市财政局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运行监控,督促地方有关部门按规定使用救灾资金;对绩效目标未完成或偏离幅度较大的单位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资金使用单位对评价问题进行整改。
第五章 市级救灾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八条 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有关部门应当强化落实救灾救助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安排地方财政资金保障救灾工作,与市级财政救灾资金统筹使用,并对其报送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保市级救灾资金安排使用的规范、透明、安全、有效。
第十九条 市级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公开有关规定,发放管理应当严格执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用于受灾人员救助时使用重点是受灾区和受灾户,不得平均分配,不得向无灾区拨付,不得优亲厚友。市级救灾资金应加快执行,对结转两年及以上的市级救灾资金,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可由同级政府(管委会)收回统筹使用;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可由同级政府(管委会)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的基础上,调整用于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项目,并报上级应急管理、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市级救灾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级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市应急局不定期开展重点检查或抽查,对市级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及时纠正。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市(特区、区)财政、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比照本办法制定县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报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用于自然灾害救灾的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六盘水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财社〔2017〕7号)同时废止。本办法实施期限到2026年12月31日,期满后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绩效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和延续期限。